教授
背景
- 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
- 努力不变得油腻的中年男性
- 年少轻狂时曾经有幸毕业于 C9 院校
- 当下混迹于医疗行业并专注于数字化创新
- 对前沿科学以及颠覆性创新领域充满热情
- 涉猎广博却由于缺乏规划而导致深度不够
- 偏爱编程艺术摄影轮回及亚文化话题
- 望为人类进步做出积极贡献
- 最爱的电影是《教父》
缘起
古人学问无遗力,
少壮工夫老始成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
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大概一个月以前,偶然间查阅到很多年前自己某几个网站的截图。其中,有 14 年前念医科时用 Drupal 做的医学专业站点,有 10 年前业余时间拿 Wordpress 搭建的软件测试的纯英文网站,也有 5 年前扒了 Clinical Trials 好几个 G 数据的结构化垃圾站点,当然,自然也有曾经未坚持写下去的博客。
年轻时爆肝内容的那些网站,早已湮灭在时间的尘埃里,甚至不能勾起太多记忆的涟漪。唯独对着 2017 年博客首页的一篇文章,凝视了许久,满是感怀。那是极为寻常的一篇内容。虽已看不见全文,凭借摘要的那一点点信息,竟然令人魂穿往事。
原来,那一年的夏天,竟是格外的炎热,以至于会单独写上一篇帖子。那个时候的自己又在做什么呢?那年的 7 月,P 记上海办公室尚在合川路上,还未搬迁至大宁。而自己每天都很虎地怼着那位马来西亚籍的直线经理,活脱脱一个爆炸青年,一言不合就怼天怼地怼空气。甚至还在跨团队沟通KPI的会上对他说:
Even you set the target as 100%, I'm ******* fine with it!
干出这种混账事儿,居然还在公司生存下来,不得不说,曾经的这位马来籍老板还是心胸宽阔的。
这些记忆的碎片,倘若不是偶然见到这篇帖子,大概也就消弭在往昔的岁月了罢。
记录,是回忆本身,也是对青春的缅怀。
恰巧,今年开始使用 Obsidian 记录笔记,对比原先 Notes 上的杂乱内容,终归还是切换到新的工具上来,加强记录的效率。此外,又正式开始学习 Python 编程,有些通用的知识,零零散散也记录了一些,于是便想到,也许可以通过发布文章的形式来强化学习的效果。
如此,便有了国民老公的诞生。
国民老公这个名字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,仅仅是因为拥有的域名过多,于是便选择了这个相对比较简短又容易记忆的来部署罢了。
目标
人到中年才开始学习计算机科学,大概是会遇到更多挑战一些的。然而人生就是这样,不会什么事情都恰恰正好,不然还谈什么人生乐趣呢?
- [ ] 阅读Python官方文档的标准库部分
- [ ] 阅读Django官方文档
- [ ] 完成学习:《流畅的Python》
- [ ] 完成学习:《The Missing Semester of Your CS Education》
- [ ] 通读:《算法图解》
- [ ] 通读:《数据结构与算法图解》
- [ ] 更新:《云龙行雨记》
- [ ] 持续分享更新内容,至少坚持一年
完成
- [x] 学会Markdown基础语法
- [x] 完成学习:《Python编程:从入门到实践(第2版)》
- [x] Pelican部署静态网站
- [x] 学会Treafik部署容器服务
- [x] 自建常用的互联网服务
笔名
竹帛烟销帝业虚,
关河空锁祖龙居。
坑灰未冷山东乱,
刘项原来不读书。
虽然刘项不读书,但在这个科技大爆炸的年代,终身学习才是王道。
与君共勉!
补充:原先使用帝業虛当笔名,但工作中更多地还是被同事们称为教授,索性也就把笔名也改掉吧,人设更统一。
联络
如果首页的联系方式还不足以联络到教授,那可以试试微信。虽然教授不太喜欢微信聊天,不过认识新朋友总归是好的。
建议通过下面的方法联络,不常在线:
教授 於 2023 年 7 月夜